健全分類評價體系 從源頭力促科技成果轉化
? ? ? ? 備受關注的科技成果評價政策再迎重大突破!明確基礎研究成果以同行評議為主,推行代表作制度;應用研究成果以行業用戶和社會評價為主,把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產品、新設備樣機性能等作為主要評價指標;技術開發和產業化成果,以用戶評價、市場檢驗和第三方評價為主……?
8月2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完善科技成果評價機制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提出10條兼具針對性和實操性的主要工作措施,直面科技成果評價堵點難點問題。?
兩個月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完善科技成果評價機制的指導意見》,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會議時強調,加快實現科技自立自強,要用好科技成果評價這個指揮棒,遵循科技創新規律,堅持正確的科技成果評價導向,激發科技人員積極性。?
“中央深改委會議審議《指導意見》時,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完善科技成果評價機制,關鍵要解決好‘評什么’‘誰來評’‘怎么評’‘怎么用’的問題。”科技部政策法規與創新體系建設司司長解敏說,這為推動科技成果評價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指導意見》最大的亮點就是從需求側入手,以科技成果評價為指揮棒,激發科研人員積極性。”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研究員李曉軒說。每一條舉措都緊盯當前各方面反映的科技成果評價存在的突出問題,直接回應廣大科研人員的訴求,體現了改革的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和結果導向,有望成為當前科技評價“破四唯”“立新標”改革的新樣板。
樹好評價風向標 加快實現科技自立自強?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系統部署推進科技評價體系改革,聚焦“四個面向”的科技成果評價導向逐步確立。特別是近年來,我國關于科技成果轉化的重磅政策密集出臺,比如,科技成果轉化“三部曲”實施,下放成果所有權和使用權、提高獎勵比例、鼓勵科研人員離崗創業等,帶動我國科技創新能力明顯提升。?
“進入新發展階段,面對新發展格局,國內國際環境發生深刻變化,迫切需要進一步強化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為高質量發展和國家安全提供支撐。”解敏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改革科技評價制度,建立以科技創新質量、貢獻、績效為導向的分類評價體系,正確評價科技成果的科學價值、技術價值、經濟價值、社會價值、文化價值。?
早在2018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對完善科技項目成果評價提出了明確要求。3年來,“三評”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效,但科技成果評價頂層設計和系統部署還不充分,存在不適應高質量發展和科技自立自強的問題。?
“我們調研發現,科技成果評價機制存在一些突出問題。比如,科技成果的評價導向作用和價值發現作用發揮不夠,對促進產出高質量成果和激勵創新主體、科研人員積極性的效果不充分。”解敏直言,多維度、分類的科技成果評價體系也不健全,指標單一化、標準定量化、結果功利化的問題不同程度存在,急需深化改革加以破除。?
在李曉軒看來,《指導意見》的出臺將深入推進科技評價改革,重在解決成果評價導向問題,即如何從過于重視論文數量、項目承擔數量等量化指標,真正回歸到實際貢獻、質量、能力等方面。?
怎樣從源頭促進成果轉化? 答好關鍵“四問”?
解決好“評什么”“誰來評”“怎么評”“怎么用”的問題,是科技成果評價改革繞不過去的必答題。?
“這4個問題圍繞改革科技成果評價機制的關鍵核心要素而提出,要解決這一系列問題,需從科技成果評價全鏈條通盤考慮。”國家科技評估中心研究員張春鵬說。?
針對“評什么”的問題,《指導意見》明確,要健全完善科技成果分類評價體系,針對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技術開發和產業化等不同類型成果的特點和評價目的形成細化的評價標準,全面準確評價科技成果的科學、技術、經濟、社會、文化價值。?
具體到科技成果“誰來評”,《指導意見》亦有相應細則。“加快構建政府、社會、市場、金融投資機構等共同參與的多元評價體系。”解敏解釋說,要積極發展市場化評價,規范第三方評價,按照“誰委托科研任務誰評價”“誰使用科研成果誰評價”的原則,根據科研成果類型分別提出不同評價主體的要求。?
那么,如何才能給科技成果“打好分”?李曉軒表示,一方面,要加強中長期評價、后評價和成果回溯,健全科技成果評價流程和管理制度;另一方面,積極探索科技成果評價的理論和方法,使成果評價能體現并符合科研漸進性和成果階段性規律。?
如《指導意見》所述,要制定科技成果評價通用準則,細化具體領域評價技術標準和規范,利用新技術手段開發信息化評價工具,推廣標準化評價。?
“科技成果評價的主要目的,還是為了正確看待成果價值,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應用。”解敏指出,《指導意見》要求進一步拓寬應用場景,在重大項目和重點任務實施中運用成果評價結果,堅決反對“為評而評”、濫用評價結果,防止與物質利益過度掛鉤。?
不搞評價標準“一刀切” 完善盡職免責機制?
近年來,科技成果轉化呈現“量質齊升”的良好局面,但繁榮的背后暗藏隱憂。不同類型科技成果的分類評價體系尚未建立,數論文、數專利等簡單量化、重數輕質傾向依然存在,部分科研人員重發表論文,輕成果轉化;相關政策提出建立健全盡職免責機制,但缺少具體標準,影響單位負責人決策積極性……?
“完善科技成果分類評價體系,正是《指導意見》另一個亮點。”李曉軒說,對于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技術開發等不同類型成果選擇不同的評價主體和專家,采取不同的評價方法和指標,意在從源頭破除“四唯”指標。?
李曉軒介紹,中科院在評價基礎研究成果時,邀請國際國內頂尖專家開展同行評議,重點評價科研成果是否解決重大科學問題、提出原創理論與方法、開辟新的研究領域等;在應用研究與技術研發成果方面,兼顧市場、社會和第三方評價,評價是否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形成系統解決方案等。?
如果說,完善分類評價體系是從源頭破解科技成果轉化的老難題,那么,完善科技成果轉化盡職免責機制,則從末端亮出硬核舉措。《指導意見》第10條要求,健全科技成果轉化有關資產評估管理機制,開展科技成果轉化盡責擔當行動,鼓勵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國有企業建立成果評價與轉化行為的負面清單。?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高校、科研機構、國有企業的科技成果需要按照國有資產相關規定進行管理,涉及評估、審批、備案、問責等多個問題。?
“鼓勵科研單位探索建立負面清單,在未牟取非法利益前提下,可免除科技成果交易定價、自主決定資產評估等方面相關決策責任。”張春鵬進而指出,文件從“限制”和“禁止”兩個層面著手來控制風險,消除高校院所、國有企業擔心國有資產流失的顧慮,激發科研單位科技成果轉化積極性和科研人員干事創業的主動性、創造性。?
? ? 來源:科技部
單位介紹:
? ? 我單位主要從事全國科技成果評價、國家科技計劃項目申報咨詢、項目戰略研討、專家考察調研、科技政策培訓、企業內訓等相關業務。在科技咨詢領域具有很強的政府背景、行業渠道、人脈資源及專業能力,為廣大科研工作者及科技型企事業單位提供專業化服務。
如有相關需求可聯系: 王主任 ,電話:13426056628(同微信)
本文標簽:科技成果評價
本文地址: http://www.qqxuanwuwg.com/7267.html/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