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學基金委管理科學部2024年第4期應急管理項目《完善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研究》申請說明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管理科學部
2024年第4期應急管理項目《完善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研究》申請說明
一、項目類型和意義說明
為了對經濟、科技、社會發展中出現的一些重大管理問題快速做出反應,及時為黨和政府高層決策提供科學分析和政策建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于1997年特別設立了管理科學部應急管理項目。該項目主要資助在已有相關科學研究基礎上,運用規范的科學方法進一步開展關于國家宏觀管理及發展戰略中急需解決的重要和關鍵性問題的研究,以及經濟、科技與社會發展實踐中的“熱點”與“難點”問題的研究。應急管理項目每年啟動3-5期,資助若干方向的研究。
根據學部對于應急管理項目的一貫指導思想,應急管理項目應從“探討理論基礎、評介國外經驗、完善總體框架、分析實施難點”四個方面對政府決策進行支持性研究;研究成果要具有針對性、及時性和可行性;研究方法要注重科學方法的應用和實際數據/資料/案例的支撐,切忌空洞的討論和沒有實證根據的結論。應急管理項目的承擔者應當是在相關研究領域已具有深厚學術成果和數據/資料/案例的積累、能夠在短時間內取得具有實際應用價值成果的專家。
應急管理項目實行滾動立項,全年接受項目建議。歡迎國內外各領域專家和國家宏觀管理部門從國家戰略高度提出具體的項目建議。項目建議書應針對立項課題的國家現實需求、迫切性與必要性、國內外研究進展、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內容、預期研究目標和政策效果等提出明確具體的觀點、證據和建議,并對國內現有研究基礎和研究隊伍進行分析。
二、2024年第4期應急管理項目《完善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研究》申請指南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關注城鄉融合發展工作。2020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指出,“今后15年是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的窗口期”。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是新時代新征程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和促進共同富裕的必然選擇”。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部署“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明確指出“城鄉融合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從城鄉分割走向城鄉融合,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不僅是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戰略的必然要求,而且關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但是,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質量仍待提高、農業現代化明顯滯后、城鄉要素自由流動的壁壘仍然存在、農村低收入人群的幫扶機制和鄉村振興投入機制有待完善,這些問題阻礙了城鄉融合進一步發展。
本項目擬深入研究城鄉融合發展的理論基礎和實踐路徑、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農業現代化、脫貧地區鄉村全面振興、農村低收入群體幫扶機制、鄉村振興投入機制等問題,以期理清完善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為實現城鄉融合發展和推動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戰略提供咨詢建議。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總課題:城鄉融合發展的理論基礎和實踐路徑研究
加強我國城鄉融合發展工作的頂層設計,總結發達國家城鄉融合發展典型模式與經驗啟示,系統梳理我國城鄉融合發展的歷程、特點以及相關重要理論實踐成果,夯實形成新時代城鄉融合發展的理論基礎。因此,科學評估我國當前城鄉融合發展的新特征,系統梳理我國城鄉融合發展歷史、現實邏輯和理論基礎。主要研究內容包括:(1)城鄉融合發展的實踐路徑;(2)發達國家城鄉融合發展的典型模式和經驗;(3)城鄉融合發展的理論基礎;(4)城鄉融合發展的階段性目標和總體框架。
子課題1: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路徑和政策研究
2024年7月28日,國務院《深入實施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戰略五年行動計劃》明確指出,“把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作為新型城鎮化首要任務”。如何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為我國新型城鎮化戰略推進面臨的主要問題。主要研究內容包括:(1)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現狀、潛力和挑戰;(2)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遇到的難點、卡點;(3)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對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影響機制;(4)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激勵機制;(5)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發展路徑與政策優化。
子課題2:城鄉融合視角下構建產業升級、人口集聚、城鎮發展良性互動機制研究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健全推進新型城鎮化體制機制。構建產業升級、人口集聚、城鎮發展良性互動機制。”通過產業升級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和吸引人口集聚,人口集聚為城鎮發展提供勞動力和創新活力,城鎮發展為產業升級和人口集聚提供良好環境,三者良性互動、相互促進,共同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因此,如何實現城鎮產業不斷升級、人口合理集聚和有序流動、推動城鎮高質量發展,是實現城鄉融合發展的關鍵問題。主要研究內容包括:(1)產業升級、人口集聚、城鎮發展的現狀、取得的成效與經驗;(2)三者良性互動遇到的難點、卡點;(3)產業升級、人口集聚、城鎮發展對城鄉融合發展的影響機制;(4)產業升級、人口集聚、城鎮發展良性互動的發展路徑和策略。
子課題3:城鄉融合視角下推動農業現代化的路徑和政策研究
農業現代化是促進城鄉融合、解決新時代發展矛盾的重要抓手,是促進城鄉協調發展、實現共同富裕的關鍵,其實施成效直接影響農業、農村、農民問題能否得到有效解決。因此,評估我國農業現代化的現狀,探究城鄉要素市場一體化對于農業現代化的影響程度、傳導路徑和具體機制,對于推動農業現代化進程具有重要意義。主要研究內容包括:(1)農業現代化的現狀、問題與對策;(2)城鄉土地市場一體化推動農業現代化的實現路徑;(3)城鄉勞動力要素流動配置對農業現代化的影響機理;(4)城鄉融合推動農業現代化的政策措施研究。
子課題4:建立農村低收入人口和欠發達地區分層分類幫扶制度的政策體系研究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完善覆蓋農村人口的常態化防止返貧致貧機制,建立農村低收入人口和欠發達地區分層分類幫扶制度。”因此,建立農村低收入人口和欠發達地區分層分類幫扶制度,逐步增強低收入人口的內生動力,對于扎實推進鄉村振興和實現城鄉融合發展至關重要。主要研究內容包括:(1)目前針對農村低收入人口和欠發達地區幫扶制度的成效、問題和對策;(2)基于大數據的分層分類幫扶制度構建思路;(3)分層分類幫扶制度對防止返貧致貧的影響機理;(4)分層分類幫扶制度影響城鄉融合的作用路徑和政策啟示。
子課題5:城鄉融合視角下完善鄉村振興投入機制研究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推進,“三農”領域持續產生大量籌融資需求,健全和完善鄉村振興多元投入保障機制的作用越發重要。因此,按照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原則,評估公共財政政策、金融支持等投入模式的效果,對于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目標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主要研究內容包括;(1)當前鄉村振興投入模式的現狀、挑戰與趨勢;(2)財政投入(規模、結構、補貼手段等)對鄉村振興的政策效果研究;(3)金融精準支持鄉村振興的機制研究;(4)完善鄉村振興投入機制的優化路徑和解決方案。
子課題6:城鄉融合視角下土地資源優化配置的機理研究
土地資源的優化配置不僅關系到農業生產和農村高質量發展,還關系到城市經濟發展和生產效率的提升。因此,評估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政策效果和面臨的問題,探究城市建設用地政策調整產生的影響,對于城鄉融合發展至關重要。主要研究內容包括:(1)農村和城市土地資源利用的現狀、問題和對策。(2)農村土地承包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改革面臨的難點、卡點和政策效果。(3)新增城鎮建設用地指標配置同常住人口增加協調機制對于城鄉融合發展的影響機制研究。(4)城鄉融合視角下完善土地資源優化配置的政策措施研究。
子課題7:城鄉融合發展推動共同富裕的機制和政策研究
當前,我國共同富裕的重點和難點仍然在農村。因此,需要評估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城鄉人口流動和城鄉產業協同對于城鄉收入差距和農村內部收入差距的影響機制,進而提出有利于實現共同富裕目標的城鄉融合發展政策措施。主要研究內容包括:(1)城鄉收入差距和農村內部收入差距的現狀、演變和挑戰;(2)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推動共同富裕的機制研究;(3)城鄉產業融合推動共同富裕的機制研究;(4)城鄉融合發展對于農業增收的影響機制研究;(5)共同富裕目標下城鄉融合發展的政策設計研究。
三、申請要求及注意事項
(一)申請條件。
本項目申請人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1. 具有承擔基礎研究課題或者其他從事基礎研究的經歷;
2. 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職稱)或者具有博士學位。
正在博士后流動站或者工作站內從事研究工作、正在攻讀研究生學位以及無工作單位或者所在單位不是依托單位的人員不得申請本項目。
(二)申請限項規定。
1. 本項目不計入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職稱)人員申請和承擔總數2項的范圍。
2. 申請人同一年度一般只能申請1項專項項目(含應急管理項目)。
3. 主持或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管理科學部應急管理項目尚未結題的人員,不得作為主持人或參與人申請此次應急管理項目。
4. 遵守《2024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指南》的相關要求,避免與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復資助。
(三)申請注意事項。
1.?本項目試行無紙化申請,申請截止時間為2024年12月25日16時。研究期限為10-12個月(2025年1月-2026年1月)。項目啟動6個月后進行中期檢查與階段成果的交流。應急管理項目的研究成果最終體現為政策建議報告、媒體報道、研究報告、專著及學術論文等形式。應急管理項目中期檢查和結題驗收將以政策報告作為評價的重點,最終形成的研究報告應圍繞所形成的政策報告進行撰寫,具體內容應包括:提出的政策報告或建議,支撐政策結論和建議的理論、方法、數據、邏輯等。
2.?鼓勵并優先資助團隊整體申請本項目。要求申請人將本項目作為一個整體來申請,其中包含1個總課題和7個子課題,并分別提交項目總體申請書和各子課題申請書,在研究內容中應明確說明本課題與其它相關課題之間的關系,加強各課題之間的合作。總項目負責人需在申請書中介紹子課題分工情況,并附上“整體申請項目承諾函”(附件),子課題無需提供承諾函。對不能組織團隊整體申請,但對某一子課題確有研究優勢的單份申請也有可能獲得資助,該申請獲準立項后申請人將歸入整個項目團隊。
3. 基金委接受申請書后將組織預評審。接到答辯通知的項目團隊,總項目負責人須親自參加答辯,不按時參加答辯者視為自動放棄申請。經評審組專家評議,管理科學部計劃擇優資助一個團隊(評審組專家可能會擇優組合團隊)。每個子課題資助直接經費不超過20萬元,總課題資助直接經費不超過30萬元。
4. 擬申請項目的申請人到基金委網站在線填寫2024年度申請書,申請代碼選填“G04”,資助類別選填“專項項目”,亞類說明選填“研究項目”,附注說明選填“管理科學部應急管理項目”。正文部分按照“申請書撰寫提綱”撰寫。申請人應嚴格按照本項目指南發布的課題內容撰寫,各課題名稱應與上述8個課題名稱保持完全一致,否則將不予受理。
5. 申請人要嚴格按照中央文件精神和《資金管理辦法》《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預算表編制說明》等的要求,根據“政策相符性、目標相關性、經濟合理性”的基本原則,結合項目研究實際需要,編報項目預算。
6. 申請人完成申請書撰寫后,務必在2024年12月15日-2024年12月25日16時期間通過科學基金網絡信息系統(https://grants.nsfc.gov.cn)在線提交電子申請書及附件材料。總課題提供的整體申請項目承諾函和各課題申請材料中所需的附件材料(有關證明信、推薦信和其他特別說明要求提交的紙質材料原件),全部以電子掃描件上傳。
7. 依托單位應對本單位申請人所提交申請材料的真實性、完整性和合規性進行審核,對申請人編制項目預算的目標相關性、政策相符性和經濟合理性進行審核,并在規定時間內提交申請材料至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具體要求如下:
(1)應在項目申請截止時間(2024年12月25日16時)前通過科學基金網絡信息系統逐項確認提交本單位電子申請書及附件材料,無需報送紙質申請書。項目獲批準后,將申請書的紙質簽字蓋章頁裝訂在《資助項目計劃書》最后,一并提交。簽字蓋章的信息應與電子申請書嚴格保持一致。
(2)依托單位完成電子申請書及附件材料的逐項確認后,應于申請材料提交截止時間前通過科學基金網絡信息系統上傳項目申請清單和本單位科研誠信承諾書的電子掃描件(請在信息系統中下載模板,打印填寫后由法定代表人簽字、依托單位加蓋公章;若當年集中申請階段已上傳本單位科研誠信承諾書的電子掃描件,則不用再重新提交),無需提供紙質材料。材料不完整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將不予受理。
四、咨詢聯系方式
1. 填報過程中遇到的技術問題,可聯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信息中心協助解決,聯系電話:010-62317474。
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項目材料接收工作組負責接收申請材料,如材料不完整,將不予接收。聯系電話:010-62328591。
3. 其他問題可咨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管理科學部三處
聯系人:胡老師 陳老師
電話:010-62327153、010-62327155; 郵箱:hujm@nsfc.gov.cn。
來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
單位介紹:
? ? 我單位主要從事全國科技成果評價、國家科技計劃項目申報咨詢、項目戰略研討、專家考察調研、科技政策培訓、企業內訓等相關業務。在科技咨詢領域具有很強的政府背景、行業渠道、人脈資源及專業能力,為廣大科研工作者及科技型企事業單位提供專業化服務。
近期相關科技培訓:
12月11-14日北京、12月18-21日廣州|科技計劃管理改革暨國家科技計劃項目申報和科研平臺建設運行、科研資金全過程管理使用高級研修班
12月25-28日武漢、1月15-18日南京|2025年科技項目申報與科研平臺建設運行、經費使用管理、綜合績效評價專題培訓班
11月20-23日廈門|科技創新方法賦能高價值專利布局、科技成果轉化與科技獎勵高級研修班
如有相關需求及培訓報名請及時聯系: 王主任, 電 話:13426056628(同微信)
?(微信掃一掃下方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及時了解最新科技政策消息及近期科技培訓計劃動態。)
本文地址: http://www.qqxuanwuwg.com/8683.html/ 轉載請注明出處!